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方法学 NBS合作平台举行六月工作坊

NBS合作平台工作坊(第三期)

6月24日下午,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合作平台举行第三期工作坊,主题为“NBS对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评估与方法”,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国际组织、民间机构和私营部门等50余位代表参加了线上会议,对生态系统及相关领域碳排放现状、减源增汇潜力以及评估方法学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的深入研讨。


图为|部分与会嘉宾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教授致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黄耀,大自然保护协会首席科学官张小全,国家林草局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工王国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陈敏鹏分别做引导发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玉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环森保所副研究员朱建华进行点评发言。最后,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教授进行会议总结。本期工作坊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研究部主任杨秀主持。

 

李政教授在致辞中指出,NBS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并被联合国列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九大领域之一有其必然性。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使人类发展遇到瓶颈,人类需要向NBS这一朴素的概念寻求解决方案。他表示研究院搭建NBS合作平台的出发点是希望集合群体智慧,形成主流声音,解决其中一系列重要问题,积极推进NBS的整合和发展、宣传和传播,促进政策和行动,发挥中国在该领域的引领作用。最后他感谢汇丰银行和TNC等战略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并对与会专家学者表达感谢。


 李政

NBS这个概念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需要回答,清华气候院搭建这一平台的动机,是希望中国能够发挥在这方面的引领作用。为此我们聚拢多学科的专家形成合力,工作坊和平台达到的目的归纳起来有三点:一个是整合甚至发展知识,第二是宣传和传播知识,第三是促进政策和行动。何建坤校长在第一次会议开幕的时候讲过,要把全国最优秀的力量,最专业的专家们集合在一起,形成主流的声音,最后落实到政策和行动中——这是我们的初心,我们的落脚点。


引导发言环节

四位发言人探讨NBS对生态系统及相关领域碳排放现状、减源增汇潜力以及评估方法学


黄耀通过碳计划的背景,全面系统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多种估算方法及不同核算方法的碳汇结果,分析评价了中国不同区域的碳汇情况,阐述了中国在世界上具有特色的重大生态工程的碳汇量以及碳汇的贡献。他还论证了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碳、环境因子对中国陆地生产系统碳收支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未来森林培育问题。针对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黄耀对人工林固碳的评估和对土壤碳的贡献等进行了思考。

 

张小全系统介绍了NBS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的评估预期方法,以及现阶段部分路径前提分析的结果。他阐释了评估NBS潜力的分类方法,通过对比IPCC和TNC评估报告的特点和区别,指出TNC20个具体路径的框架性方法,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做了应用介绍和探讨。

 

王国胜对长期低排放战略下林业部门的减源增汇潜力评估做了分享,着重介绍了林业草原部门基于森林蓄积量增长模型基础上对森林减源增汇潜力评估,以及国家林草碳汇计量的决策和现状,并对NBS的促进行动和政策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建议。

 

陈敏鹏对长期低排放战略下农业部门减源增汇潜力评估做了分享,分析了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情况和驱动力,介绍了农业温室气体计算范围和模型、方法和数据以及主要结论,指出农业的碳汇非常可观。她还对中国2050年农业非二氧化碳排放的趋势进行了论述。


评议环节

两位点评人就各主题回应引导发言人的观点,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建议


有几点是在做研究的时候需要考虑的:

🔷 农业结构如何调整,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如何调整,需要在情景里予以考量。

🔷 农业减排需要考虑运用技术,国外的做法和国内的措施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差距,在技术选择时要考虑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此外关于技术推广的程度,像现在减量施肥是大家公认的减排措施,减到什么程度是难以确定的。 

🔷  生物碳经济性比较差,对土壤改善作用有限的。关于成本,农业林业成本比较难算,这是未来估算比较难的问题。再者农业生产沼气成本远远高于真正的成本。

🔷 在减排情景中还要考虑激励机制比如市场机制,使减排措施具有持续性。而强制措施放入情景设计可能更好些。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玉娥



需要注意一些方向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林业碳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还是主要侧重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评估,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统计数据的方法,绝大多数报告出自国外,国内的模型相对来说比较少。对森林而言量化碳的吸收和排放过程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此外还存在评估时间滞后性、关于潜力的评估和研究有一些不足。建立生长模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样本才会对预测更准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环森保所副研究员朱建华


交流环节

与会者展开具体探讨


ISSCD研究部主任

杨秀

林业领域的调查、计量与监测,数据结果都公开吗,都包括哪些年份,是否能够支撑对林业碳收支现状的研究?

国家层面数据有些是公开的,森林9次清查数据都有。我理解碳收支是另一种测算方式,二者结果是有差异的。

王国胜

林业调查的统计数据是公开的,具体的监测数据是保密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从70年代至今,每5年一次,已完成了9次清查。最新数据是到2018年。基于统计数据可以评估碳储量,碳收支包括固碳和排碳,根据统计数据只能进行大略的粗算。

朱建华


ISSCD

常世彦

请问李老师:您提到各国碳汇允许抵消量会有一个上限,大概是15%,请问为什么要设置这个上限?从理论上讲有什么逻辑呢?

这是关于承诺期里边关于LULUCF的一个决定。所有当时的争论都是在谈判的情况下提出来的,讨论的出发点是由于发达国家在过去工业化进程当中毫无节制的燃烧化学燃料所造成的碳汇。达国家的碳汇主要来源于森林管理,所以每个国家需要明确森林碳汇和核算方法,以避免其错误造成的森林碳汇增加来用于履约,在此情形下提出了一五折并进行封顶,推进一对一的谈判。

李玉娥


最后,何建坤教授进行会议总结。他指出,NBS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的措施,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体现了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作用,中国在实践中是领先并得到认可的,可以为全球推进NBS来贡献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方案。研究总结中国的实践,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用NBS应对气候变化,同时也扩大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何建坤   

NBS对应对气候变化减排的举措和技术措施具有协同效应,通过有意识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来减源增汇,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民生结合起来,具有共识和国际合作的广阔空间。


《巴黎协定》鼓励发展中国家逐渐采用全经济尺度衡量温室气体绝对量减排或限排的指标,在将来实现全部温室气体减排过程中,自觉的和NBS结合起来,有利于运用更多政策手段推进减排。


从减排角度来讲,NBS的核心将来首先是要把农林业土地变化由源变成汇。不断增加农林业当中的碳汇量,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运用更多的政策抓手来促进二氧化碳的减排,逐渐把NBS方案中的一些问题纳入NDC(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实现多方共赢局面。










“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合作平台


2019年9月,联合国纽约气候峰会推出九大行动计划,其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由中国和新西兰共同倡导和牵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自此成为国际热点议题,为推动全球治理相关进程提供了新契机。目前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跨界交流与对话及围绕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系统研究还相对欠缺,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特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合作平台,以联合研究、月度工作坊等形式推动跨界对话,整合知识激发创新研究,分享最新案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推进讨论与合作。研究院愿与各界专家与同仁共同努力,用更加强劲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有效应对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


特别鸣谢






推 荐 阅 读 | Recommendati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